加入收藏

纪念胡星元先生诞辰112周年

  • 发布时间:2016-01-27 00:00:00.0
  • |
  • 作者:榆林市星元图书楼
  • |
  • 阅读次数:933次

纪念胡星元先生诞辰112周年影视展

观看胡星元纪录片

组织学生参观胡星元纪念馆

胡星元先生相前合影留念

    1982年夏,古城榆林的街道上走来一位西装革履的古稀老人。他虽然从香港来,但他不是客,而是榆林城区大有当巷6号院的胡家人,名字叫胡星元。此次返乡,他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捐资50万元为家乡建一座现代化的图书楼。从此,胡星元在榆林可谓妇孺皆知,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榆林大地上。

    义举

    那次回乡探亲,胡星元无意间发现体育场对面的街道上,许多人站在街头破旧的报栏下阅读报刊,孩子们则在露天的图书馆院里看书。看到这一情景,他的心为之一震,于是一个想法便萌生了。1982年腊月,远在香港的胡星元致信原榆林县政协领导,恳切地说:“(我)身为中国人,如在外稍有成就,应念及国家和故乡,(倘若)稍有贡献,此乃为人民应尽之义务。”并明确表示,要为家乡修一座图书楼。不久,他就将50万元人民币从香港汇到了榆林。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协助下,1985年,一座当时在陕西省县级城市中规模最大的图书楼落成了(当时榆林仍为县),内可藏书20余万册,能容纳500多名读者在此阅读。图书楼建成后,胡星元应邀参加了落成典礼。他在典礼上再次深情地说:“只有祖国富强繁荣,海外华侨才能扬眉吐气(当时香港尚未回归)。我在海外努力所得有限,但愿这点赤子之心能够为家乡起一点作用。”为表彰胡星元的义举,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新修的图书楼命名为“星元图书楼”。

    胡星元从小家境贫寒,少年时四处流浪。他虽然读书不多,但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深知办学兴教的重要,于是第二个想法又在他脑海中萌生了。图书楼建成刚过两年,1987年,胡星元再次致信原榆林县政府:“为培育祖国建设人才,奖掖家乡儿童上学校学习文化,星元拟捐资人民币90万元,在家乡新建一所小学,以表达我的又一心愿。”于是,一座新颖别致的教学大楼矗立在榆林西沙常乐中路东侧。1989年秋季,这所现代化的学校迎来了第一批学子,省政府再次把这所学校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星元小学”。

     学校建起了,新生入学了,远在香港的胡星元却又念及学生在天寒地冻中读书的辛苦,于是他又汇来40万元专款,为学校增设取暖设备,让家乡的花骨朵在他的呵护下成长、盛开。

    上世纪80年代,胡星元回到了家乡,虽然看到榆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和香港比较,和大陆的其他城市比较,榆林当时仅有一所较正规的县医院,医疗条件比较落后。为了使家乡的人民免受病痛的折磨,他的第三个想法又萌生了,决定为家乡再建一个现代化的医院。这次,他为筹建医院数次汇款共计900多万元,为医院的顺利建成奠定了基础。1999年,经省政府批准,以他名字命名的“星元医院”正式建成投用,这是古城榆林当时为数不多的现代化医院。它和星元图书楼、星元小学一道被称为“三星高照”,成为耸立在榆林大地上的三座标志性建筑,也是记载先生怀乡义举的三座丰碑。

    善行

    胡星元生前不仅先后把1200多万元现金捐给了家乡修医院、建学校、盖图书楼,并在1986年立下遗嘱,将其毕生奋斗累积的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太极大楼,捐赠给家乡,用于慈善事业,并委托巫云凤、程三女士完成和执行他的遗愿。1999年榆林成立了以程三女士为核心的“胡星元基金管理委员会”,2006年“胡星元基金管理委员会”经省民政厅注册,正式更名为“榆林市胡星元慈善基金会”,至此,基本完成了胡星元遗产的转移和过渡。在此期间,胡星元的主要遗产之一——太极大楼租赁收入的大部分,每年大约20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归基金会管理。这些收入,除一部分用于以“星元”冠名的一系列机构改善内部设施外,另外成立了“星元之星”奖励基金和“星元小星星”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星元系列”的员工和学子,同时每年固定拿出数十万元用于全市扶贫、救灾、治沙以及儿童医院、福利院、敬老院等社会公益和社会福利机构的需要。

    2012年,在程三女士逝世两周年后,榆阳区人民政府又成功拍卖处置了胡星元在香港的不动产太极大楼,折合人民币近1.2亿元,全部用于家乡的文教卫生事业和慈善活动。

    胡星元在他的遗嘱中,希望把他的全部财产捐给家乡,这不仅包括太极大楼及其每年的租赁收入,而且把他积攒的金银首饰、器皿、古字名画,以及他日常用的饮水杯、闹钟,全部捐给家乡的政府、学校、医院或纪念馆,把一份爱国爱乡的情怀留给了故土。

    据不完全统计,胡星元从生前的捐款到太极大楼的拍卖处置,以及基金会每年基金收入,共为家乡捐资做慈善近2亿元。迄今为止,他的贡献仍居陕西籍“三胞”之最,他是陕西的邵逸夫,榆林的陈家庚。

    俄罗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生的最大意义,就是在他离世以后,仍然能以他创造的一切为人类服务。”胡星元正是这样的人,他留给家乡的不仅仅是今天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图书楼、学校、医院;不仅仅是解决了孤寡老人、伤病儿童、贫困群众的燃眉之急;不仅仅是限于捐献的金钱和物质,而更为重要和可贵的是他留给我们的那种“爱国怀乡、赤诚奉献”的精神。

    传承

    胡星元的伟大人格魅力,曾吸引了一批追随者;胡星元的善行义举,感召了一批传承者;胡星元的爱国怀乡精神,又鼓励了一批践行者。

    在星元精神的感召下,社会各界也纷纷行动起来。早在星元图书楼建成不久,陕西省图书馆、西北大学等12所学校,为图书楼捐赠书籍达4万多册;省政协、香港汉荣书局、香港海天实业有限公司以及榆林各界人士,也纷纷捐款捐书,充实图书楼藏书;香港观唐扶轮社、榆林房地产开发商、煤老板也努力传承星元精神,先后为新建的榆林市一中捐款近5个亿。特别是星元小学先后得到榆林各界有识之士和慈善机构的奖学助教款近6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胡星元的善行义举,不仅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更激发了“星元系列”师生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慈善情怀。星元图书楼自建成以来,每年接待读者近10万人次,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区20多项奖励,已建成全省第一家国家一级图书馆。星元小学积极弘扬星元精神,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要求学生每学期读一本慈善读本,讲一个慈善故事,学一个慈善人物,唱一首慈善歌曲,参观一个慈善展馆,写一篇慈善小感悟。近两年时间里,全校3500名学生累计做好事近200万件。学校先后荣获各级荣誉称号290多个,成为全市一所品牌学校。星元医院高举星元精神这面旗帜,创新管理机制,盘活各种医疗资源。医院设备先进,员工医德高尚,成为全区乃至全市一所品牌医院。

    永恒的慈善,永远的精神。星元先生的义举犹如雄浑稳健的磐石,历久弥新,万古不朽;星元先生的善行,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大地,造福于桑梓;星元精神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彪炳青史,光照人间。

    (作者系榆林市星元小学原校长,胡星元慈善基金会理事、秘书长)